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正文

南华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3-10-29 12:45  

一级学科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代码:0812
二级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级学科专业代码:081203

学科、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着重研究计算机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目前,本学科已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拥有一批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学术研究队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多人。

一、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宽广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研究领域中的发展动向,具有创新意识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计算机应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方式
    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导师可聘请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指导小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副导师必须由具有副教授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
    2)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学会创造性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科学作风;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3)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根据本学科专业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学习有关课程。
    4)研究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研究生一般在校内培养,也可由学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医院联合培养。

三、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2.信息检索与知识科学
    3.程序分析与建模
    4.高可信软件与核安全
    5.数字图像处理
    6.教育信息化与软件工程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
   
    学习期限为2-3年,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必修课学分不少于5学分;非学位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8学分。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研究生,要求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4门,并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

五、培养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1)文献阅读: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Computer Magazine》,《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 , Man ,and Cybernetics ,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中国科学》,《科学通报》, 《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中国图形图像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国际、国内正式出版的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论文集》,与本学科相关的电子类、自动化类其他核心期刊。
    2)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研究方向,学术上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论文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合工学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水平,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从论文题目的确定到完成论文,应保证有一年以上时间。
要高质量完成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外文文献在1/3以上,近5年文献在2/3以上),对研究方向要有较全面的历史回顾,对国内外动态要有较深刻的陈述,对研究出发点要有立论依据。
   
3)开题报告及评价:
    研究生在科研、论文工作开始前,必须认真按要求做好开题报告。报告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定的课题范围,在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按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写出完整的开题报告,并交导师及导师组审核合格后,发给予会人员。
开题报告要经有关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进行评议,开题报告主要包括:(1)研究课题名称;(2)研究课题的来源;(3)研究目的与意义;(4)国内外研究现状;(5)主要参考文献;(6)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案及进度安排等。
    开题报告评价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组成的学院考核小组(专家由5-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5名研究生导师)评审。开题报告会要求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开题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评分结果严格按开题报告评价内容及分值进行综合评分,成绩70分以上为合格。开题报告一经通过,就应按计划进行论文工作。
   
4)学术交流:
学习期间需参加10次以上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其中个人主讲1次以上,在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或阶段性研究报告1次以上。鼓励外文投稿,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5)社会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学习期间需完成2周以上的社会实践(包括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等),参与教学实践不少于20学时;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开展社会调研,参与科技竞赛、科研实践及科研创新等活动;培养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的能力。
   
6)中期考核:
硕士生必须在第四学期末之前,通过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从德智体各方面进行培养全过程的全面总结、检查和考核。由学院组织专家组着重就其个人总结与汇报、政治素养与团队精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临床实践)、开题报告、学术交流与论文进展、身心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得出每个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成绩。考核的结果一般设为:A等(优秀)、B等(良好)、C等(合格)和D等(不合格,限期改正或取消学籍,作退学处理)。中期考核的组织实施及评价处理按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实施细则及研究生中期考核有关规定执行。
   
7)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按培养计划要求修满学分;发表符合学校要求的学术论文;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视为达到硕士学位授予要求。具体实施办法按南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相关细则执行。

六、课程设置(详细内容

关闭窗口